为加强中环集团党建宣传工作,集团专门开辟了“中环党建”网页。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引领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中环集团奋力崛起,科学发展。
  学习园地  
常武显:共产主义在哪里
发布日期: 2014-09-19   信息来源: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1848年2月,由马克思执笔撰写的《共产主义宣言》单行本在伦敦问世,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历史告诉我们,共产主义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指引我们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灵魂。我们所有共产党人都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历史的车轮正以乘风破浪之势滚滚前进。放眼东方世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正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巍然屹立,并以伟大的生动实践彰显着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然而,今日之中国面临的形势又是严峻的:从外部看,西方资产阶级和敌对势力无端攻击我们的政党和制度,时刻不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扼杀于包围中。从国内看,一些极端组织、异己分子、“意见领袖”等在西方势力的拉拢腐蚀下,千方百计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攻击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受此影响,党内少数党员干部不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问题,不注重从社会形态的客观规律中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理想滑坡、信念动摇,对共产主义丧失信心。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引导党员干部认清共产主义在哪里。
一、共产主义在理想追求中。共产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面伟大的、公开的思想旗帜,是吸引和鼓舞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推动社会历史车轮前进的巨大动力。以1847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为开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发展规律。这一重大理论贡献,是具有先进无产阶级思想和远大理想追求的人们在长期不懈的人类解放斗争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光辉的成就。
靠远大的理想追求,共产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共产主义是十九、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世界性历史潮流。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面貌,也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十九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但他们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在三位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发现历史必然性,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远大理想追求的马克思深入摩塞尔地区,对农民贫苦悲惨的生活状况作了深刻报道,对普鲁士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以自己的逻辑探索为共产主义寻找出新的动力源。紧接着,马克思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一方面对黑格尔理性主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青年黑格尔派、空想社会主义的某些思想观点进行批判,以及进行自我批判,另一方面又积极吸收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研究路径,以唯物史观为无产阶级寻求现实解放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标志着唯心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终结,标志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历史时代的开端。1846年初,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并于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特别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使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论和实践纲领,成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的思想旗帜,引领共产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靠远大的理想追求,共产主义由一国胜利走向多国胜利。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中,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可谓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起义仅仅72天就失败了,但却标志着?19?世纪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达到新的高峰,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能实现!”《国际歌》中这一划时代的呐喊,是沉睡的人类社会夜幕中的一道耀眼的闪电,呼唤着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巴黎公社失败后,留着大胡子的马克思博士在伦敦振臂高呼:“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他认为“英特纳雄耐尔”实现的解放,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解放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在他和战友恩格斯的召唤下,《共产党宣言》诞生,并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宣告:让统治阶级在“英特纳雄耐尔”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中,以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随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社会主义革命风涌潮起,?社会主义国家超出一国范围纷纷建立,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强大阵营,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大大遏制了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靠远大的理想追求,中国人民选择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救国图强的奋斗史。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证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才走上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正确道路,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翻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每天都在进行共产主义实践,每天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崛起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选择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靠远大的理想追求,共产主义由曲折走向光明。二十世纪末,经历了160多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低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然而,就在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失败了,资本主义胜利了”的一片欢呼声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冷静观察,沉稳应对,成功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发展道路。其他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5个国家纷纷效仿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沿着中国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不管是苏联模式还是中国模式,甚至以后可能出现的其他模式,都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号召力,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曾一度使拉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冲击。但令人关注的是,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社会主义的古巴坚持和“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已走出了东欧剧变后的极度困难时期,显现出新的生机活力。拉美其他左翼和社会主义运动也经受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考验,成为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动向,有的还取得了巨大发展。特别是今天的中国,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汲取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史、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我们党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理想追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复兴阶段。
二、共产主义在中国。对这个提法,也许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或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中国现在实行的制度、坚持的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看不出哪些方面有共产主义的特征。事实上,从共产党创建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创立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都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是马列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我们国家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深化。当然,准确理解共产主义在中国,还必须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它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运动。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最终目的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运动,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这样概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对这一重要概述,世界上一切无产阶级者没有产生过怀疑,而且还把它当作指导革命实践、实现共产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并且不断予以丰富、发展和完善。
其次,要搞明白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历史阶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会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综合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论述,共产主义社会概括起来有六个基本特征:一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二是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三是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四是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失。五是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六是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第三,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初始阶段的本质体现。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也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是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当前,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虽然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还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但它已经内涵着共产主义的部分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原则,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我们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都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承载着一切信仰共产主义人们的真挚寄托,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东方世界的生动实践。总之,说共产主义在中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原则,不仅成功打破外部封锁,而且彻底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历史面貌,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3645亿元上升到2013年56.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206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4.1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978年1.67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3.82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343元上升到2013年2695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134元上升到2013年8896元,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2.49亿人口下降到2013年0.8239亿人口。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收费284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仅2013年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过去30年,按照联合国的统计,世界上贫困人口80%左右是在中国消除的,把印度、埃及、巴西、南非这些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成绩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国的成绩大。短短几十年,中国由过去一穷二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机活力。同时,这种无可比拟的制度优越性和制度模式显示出的强大生机与活力还表现在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上。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抗洪抢险;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抗震救灾、迎战冰雪灾害……在一次次灾难忧患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前行。有人把近年来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表现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式救援无与伦比,赈灾凸显中国制度优势。
三、共产主义在身边。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但没有看到真正的共产主义,他把科学的社会设想留给了后人,把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逐步取得的成果留在我们身边。静下心来细细观察分析我们身边的一切,发现每一个变化无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一个生动实践无不与共产主义紧紧相连。
(一)劳动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在逐步消灭社会差别。马克思说:“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可以说,一部人类的演进发展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劳动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为依据,给劳动下了完整的科学的定义。马克思写道:“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同时还指出:“劳动既是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的活动。只有从社会关系上来把握理解劳动,才能真正理解劳动对自然所产生的改造作用,才能确定劳动的社会性质。”据此,?我们可以把马克思对劳动的定义表述为: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制造和使用工具来改造自然物,使其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当下,从劳动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来看,每一个要素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劳动者而言,无论是农民、产业工人、科技工作者,还是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只要工作需要,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平等地拥有和使用信息资源、自动化办公系统、先进的技术设备等,他们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已不再停留在为生计而奔波,而是自主地控制着社会物质交换,并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结构和社会进程。因此,从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我们已很难分清楚哪一位是进城务工者,哪一位是企业老总,哪一位是机关工作人员。这种看不出身份差别和社会差别的主要原因,实质是劳动的社会分工更加多样化,劳动的属性已由物质的规定性更多地转向社会的规定性,劳动已经在消灭社会差别方面走向历史的前台。
(二)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基本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财富分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两种。对于财富,马克思这样解答:“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史,既是追求财富的文明史,更是创造财富的光荣史。追求财富,既是人的本性,又是社会进步的杠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大部分人吃得好、穿得暖,饥寒交迫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连不少农村人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不再是奢侈品,自来水、天然气、彩电、冰箱、手机、电脑、汽车等也逐步走进日常生活。在精神生活方面,人们可以自由平等地追求和享受休闲养身、读书看报、游泳打球、听音乐看戏剧,可以自由平等地参加各种体力、智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可以自由平等地把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运用参与到社会竞争、实现人生价值的各种社会实践中。虽然在现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但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推动力,更是人们对共产主义美好生活向往的源动力。
(三)逐步发达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与演进,同一社会形态不同阶段的区分和发展,最终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革命论”、“任务论”、“基础论”、“动力论”、“战略论”、“决定论”等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论”、“本质论”、“根本任务论”、“开放论”、“标准论”等思想,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包涵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的重要论述,指导社会主义生产力一步一步实现了重大发展和历史性突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领域甚至差距还不小,但已是今非昔比。从国家层面讲,蛟龙入海、神九飞天、嫦娥奔月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计划的推进实施,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正在追赶或超越西方发达国家。从社会层面讲,信息系统软件、高技术设施设备等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劳动工具,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进而深刻改变和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由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缩短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必将带领人们早日实现共产主义。
(四)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追求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观点,更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我们身边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比如,土地转让、房屋拆迁、市场潜规则、行业霸王条款、利益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较大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情绪,但这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也不是党和人民所期望和容忍的。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以追求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敢于触及社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拍“苍蝇”、打“老虎”,极力消除党内腐败,纯洁党的肌体,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合理调整分配利益格局,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将追求“国富”转向追求“民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果断出台一系列刚性约束制度规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积极下放行政事业审批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高效廉洁政府。这一系列组合拳,每一个具体实施步骤,都是在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书写的华丽篇章。
四、共产主义在奋斗中。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必然趋势,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它总会到来,但它不在空想中,也不在睡梦中,而是在我们的不断奋斗中。前边所提的共产主义在中国,共产主义在身边,只是共产主义初始阶段和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初步特征与财富形式,而真正的共产主义离我们还比较遥远,还需要我们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
(一)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同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乏共同的理想信念,国家就会一盘散沙、纷争难止、四分五裂。回望百年沧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从备受欺辱走向独立自强,从战乱不止走向安定统一,从封闭愚昧走向自信开放,从温饱不足走向基本小康,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在一起,汇聚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穷力量,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想当年,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面对绞刑架,发出了“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豪迈誓言。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所以能够威武不屈、前仆后继,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坚信不疑、矢志不渝,就是因为他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实现充满了信心。今天,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中,每一位共产党人都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自觉与人民群众一道,为信仰而奋斗、为信念而牺牲,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把行动落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
(二)?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丰富执政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
(三)必须勇于担当历史重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中国共产党是具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勇敢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抗日大旗,动员带领人民武装抗击侵略者,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困难也不少,每一步都需爬坡迈坎,接力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啃下硬骨头,打好持久战,取得新进展,就必须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为此,作为具有远大共产主义理想的党员干部,在新的“接力赛”面前,都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和勇气,切实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四)必须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共产党员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最高理想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具体工作。在纪念张思德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很朴实的话:“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要志存高远,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并把这种远大理想落实到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本职工作上,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敢于面对矛盾和问题,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努力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模范。理想高于天,责任重如山。在新的历史使命面前,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都要牢记宗旨,胸怀大局,苦练内功,爱岗敬业,切实把为人民服务的每一件事情融入思想实际、融入人生追求,真正把本职岗位作为锤炼品质、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人生大舞台,以只争朝夕、夙夜奉公的精神状态抓工作、干事业,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追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有追梦的心境、筑梦的毅力、圆梦的果敢,从眼前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知难而上,锐意进取,在书写出彩人生过程中圆梦中华复兴伟业。
(作者: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总编室主任)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集团首页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